
兩會“好聲音”——畜牧業代表建言一覽
3月初的北京陽光普照,藍天常駐。在此,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全國政協十二屆三次會議在全球矚目下順利召開。各行各業代表委員們提出各項提案,其中也不乏畜牧業從業人士和農牧業相關提案。破解“豬周期”、打造新能源、解決抗生素濫用……諸多提案陸續涌來,或高明獨到或有待商榷,訴說著代表們、畜牧業從業者們的心聲。會議召開至今,有哪些來自畜牧業的“好聲音”出現?且看蘇凡為您總結。
雙匯董事長萬隆:廢除生豬定點屠宰 實施許可制
全國人大代表、雙匯集團董事長萬隆在兩會上只提出了一個建議:廢除生豬定點屠宰,實施許可制。
萬隆提到,我國是生豬大國,每年人均豬肉消費42公斤。據不完全統計,全國大小屠宰廠15000家以上,而美國僅有約70家屠宰企業,因此導致監管困難,私屠濫宰屢禁不止,病害肉、注水肉等食品安全問題長期不能解決。
萬隆建議,過去老百姓有句俗話“八個大蓋帽管不住一頭豬”,應廢除生豬定點屠宰,參照發達國家先進的經驗,與其他食品生產企業管理一樣,實行許可制度;鼓勵、實行品牌化經營,各銷售點銷售時應標明豬肉生產企業或商標,便于責任追溯。依法推進現代養殖業、現代屠宰業、現代化肉食品加工,就一定能夠解決好肉食品安全問題,讓老百姓真正吃上放心肉。(中原網)
小編有話說: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的《生豬屠宰管理條例》規定,國家實行生豬定點屠宰、集中檢疫制度。未經定點,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從事生豬屠宰活動(農村地區個人自宰自食的除外)。國務院商務主管部門負責全國生豬屠宰的行業管理工作。生豬定點屠宰廠(場)由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根據設置規劃,組織商務主管部門、畜牧獸醫主管部門、環境保護部門以及其他有關部門,依照條例規定的條件進行審查,經征求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商務主管部門的意見確定,并頒發生豬定點屠宰證書和生豬定點屠宰標志牌。
條例中對定點屠宰場的管理和責任有詳細規定,主要針對肉品品質檢驗、禁止注水等方面落實了責任。定點屠宰施行后,有叫好也有阻礙,也曾發生過養殖戶與定點屠宰場之間因利益沖突導致糾紛的情況。
唐人神董事長陶一山:加快生豬期貨上市
陶一山提到,我國生豬市場價格波動的頻繁,給從業者帶來了一些無法回避的損失,還嚴重制約了生豬的品種改良、規模標準化養殖和大市場流通以及豬肉深加工增值產業化的推進。這些都急需利用生豬期貨市場進行套期保值來規避風險,減少生產的盲目性,穩定提高農民的收入。生豬生產的周期性波動是我國生豬現貨市場自身無法克服的缺陷,國內外對期貨市場功能的研究及國外實證分析結果表明,期貨市場有利于有效遏制豬價的暴漲暴跌。(每日經濟新聞)
小編有話說:生豬產業產能過剩,養殖企業缺乏話語權,捉摸不定的豬周期使得養殖戶期盼生豬期貨的到來。其實早在2006年,朱玉辰代表就曾建議在大連商品交易所推出生豬期貨交易,進一步完善生豬市場體系、穩定生豬生產與消費。陶一山更早在2003和2004年就曾連續兩年在人代會上提出上市生豬期貨的建議,同時表示,當大商所推動生豬期貨上市的消息傳來,飼料企業、養殖屠宰企業和湖南養豬農民都深表歡迎。
生豬期貨曾被人評價為“只聞樓梯響”。2006年有媒體報道稱我國生豬期貨將在兩年內上市,2011年又有報道稱“2012年有可能推出部分豬肉期貨的品種”。但次次預言次次落空。業內人士認為,我國尚缺乏完善的、可用于商業貿易中生豬活體檢驗的通用標準;且國內生豬養殖規模分散,經濟承受能力弱,養殖戶受教育程度參差不齊,推廣不易;相關信息收集也存在一定難度。目前看來,生豬期貨的上市還需要排除萬難,路途仍舊漫長。
新希望集團劉永好:運用大數據破解“豬周期”
全國人大代表、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介紹說,“豬周期”表現為豬肉價格上漲,刺激農民積極性造成供給增加,供給增加就造成肉價下跌,肉價下跌打擊了農民養殖積極性,又造成供給短缺,供給短缺又使得肉價上漲,周而復始,這就形成了所謂的“豬周期”,導致“價高傷市民,價賤傷農民”的周期性怪圈。有關部門應該利用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把官方統計數據與民間互聯網的大數據相結合,讓數據更精確,讓決策更準確,讓農民得實惠。
劉永好還提到,各級政府不能把養多少豬當成自己的政績來看待,設定今年養豬的數量必須多于去年。有些地方在統計數據上作假,虛報養殖數量,造成統計數據失真,給國家決策帶來失誤,更重要的是給養殖企業和農民帶來不必要的損失。(農民日報)
韓真發:嚴厲打擊肉類走私 加大扶持本國畜牧業
全國政協委員、吉林正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總裁韓真發呼吁,嚴厲打擊肉類走私,建立并實施食品安全和質量可追溯制度及體系,保障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韓真發認為,我國畜牧業現代化程度還遠不及發達國家,肉類走私泛濫,對國內肉類市場的穩定形成巨大沖擊,加劇了國內畜禽養殖企業的虧損,使我國的畜牧業雪上加霜。且走私的肉類都是沒有經過正常報關、檢驗檢疫的“三無肉”或“三無海鮮”,問題很多,極易造成食物中毒等惡性事件。
韓真發提出,海關系統應把打擊肉類走私活動作為緝私工作的重點,也可從市場入手,對已經進入流通環節的走私肉類追查其入境源頭。打擊肉類走私的同時,還應該加大對本國畜牧業發展的扶持力度,當因一時產能過剩等原因導致的肉類價格低迷時,政府可以通過擴大儲備肉規模、保護價收購以及補貼等方式予以扶持,以保護養殖企業和養殖戶的利益與積極性。(中國青年網)
小編有話說:可追溯體系建設已不是新名詞。自2010年以來,國家商務部已從“一葷一素”入手,開展肉菜劉通追溯體系建設工作,提升流通環節食品安全保障能力,加強食品安全監管。商務部采用了試點先行、重點突破的方法,采取中央財政以獎代補的手段分五批在全國58個城市先行先試。例如2012年,廣西首府南寧即被確定為商務部肉菜追溯系統第三批試點城市,人們買豬肉的“小票”上會有一個20位的追溯碼以及條形碼,拿著追溯碼,顧客可以通過市場中的查詢機或手機客戶端對豬肉來源進行追溯,信息可具體到養殖基地、生豬定點屠宰廠、貨主批發商、零售市場及售賣攤主信息等。
在肉菜可追溯體系之外,食品可追溯體系也涌現了先行者——全國人大代表、四川省食品藥品監管局局長姚義賢近期在接受采訪時提到,四川省會建立食品安全可追溯,目前正在制定規劃,2015年準備把食品主要產品包括糧油、豬肉、奶制品等建立可追溯體系,實現這些產品來源可查、去向可追,責任可究。
食品安全可追溯,雖然已有開端,但總體尚處于起步階段,從“一葷一素”到“舌尖安全”,還有許多工作要做。
鐘南山:改變養殖業濫用抗生素都能管、都不管局面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廣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長鐘南山在3月7日的廣東代表團分組審議上提到,目前我國畜牧業、水產養殖業濫用抗生素現象普遍,是造成水體抗生素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然而,目前畜牧業、水產養殖業使用抗生素處于“都能管、都不管”的局面,他呼吁由更高層部門來破解“多頭管理”的難題。
鐘南山認為水體中的抗生素主要來源有三個:動物的排泄物、水產養殖業、未達標處理的醫療廢水。其中,最讓他擔憂的是畜牧業、養殖業濫用抗生素帶來的污染。他還表示:在美國和歐盟,已經禁止重要的人用抗生素在動物身上使用了。“他們已經意識到問題的重要性。”(羊城晚報)
相關新聞:鐘南山指責養殖業濫用抗生素 遭代表炮轟不懂行
在鐘南山發言后,有代表當場反駁,表示不能一棍子打死所有養殖企業。廣東省工商聯主席、湛江市政協副主席、廣東恒興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陳丹追問其對美國、歐盟養殖標準的了解程度,并反駁稱中國對水產和家禽都有明確的抗生素使用標準,國內養殖標準已與歐美接軌,絕大多企業在養殖出口方面都是按照國家標準進行規范化養殖的,但對一些分散的養殖戶確實需要加大監管的力度。而且,美國的養殖業一樣有給家禽使用抗生素的習慣。(廣州日報)
通威劉漢元:“漁光一體化” 吃的用的一起搞定
全國政協委員、通威集團董事局主席劉漢元在面對媒體提問時表示,我國具備大力發展‘漁光一體’的基礎和條件。為充分利用土地與空間資源,我國可在豐富的養殖水面上架設光伏組件進行發電,形成‘上可發電、下可養魚’的創新發展模式,讓吃的、用的一次性搞定。(四川日報)
新希望董事長劉永好:深耕農業產業不斷創新 深化改革帶給市場新的價值觀
全國人大代表、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表示,無論是在經濟高速增長時期,還是在當前增速放緩的新常態下,農業始終是我國發展的根基和命脈。中央一號文件已連續12年聚焦“三農”,作為一家從事農產業32年的企業,新希望集團對行業的未來充滿信心,同時也深感責任重大。一方面,公司深耕產業,不斷創新變革,讓古老的農牧煥發新的生機;另一方面,也要充分履行一名人大代表的職責,為行業的進步、為廣大農業生產者和消費者的利益積極建言獻策。(每日經濟新聞)
3月3日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談及過去一年的體會,劉永好表示:全面深化改革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讓不同的市場主體都能發揮作用,一視同仁地對待民營企業,一視同仁地支持、鼓勵小微企業的發展,一視同仁地鼓勵微創新,當這樣做的時候,我們的進一步深化改革的重要內容就得到了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