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營銷熱點布控---福建標,誰比誰難過?
停滯多時的福建標重啟后動作連連。在全國一盤棋相互參照的形勢之下,及時捕捉招標規則的變化,建立有效的應對攻略,提高企業專業化運作和處理的能力,才能成為笑到最后的幸運者。
9標預示未來國家規則?
對比業已公布的福建省醫療機構藥品集中采購實施方案征求意見稿和尚未公布的四川省公立醫院藥品集中分類采購實施方案征求意見稿,不難發現一些共性,也能就此看出一些未來國家分類集中采購的規則端倪。
嚴格貫徹國家7號文的指導精神和70號文相關條例,實施分類采購,推進藥品劑型、規格、包裝標準化,提高用藥集中度,減少議價品規數量。原則上不超過3種劑型,各劑型不超過2種規格。科學設定競價分組,每組中標企業不超過2家。
推行競價分組合并,四川內部稿尚未提及如何合并,福建則已先行將相同成分不同劑型、相近成分相似適應癥或功能主治、同一醫保條目下不同通用名相近適應癥或功能主治合并分組。關于劑型合并可以理解,如果不區分通用名直接進行適應癥合并就難免造成大量同類產品相互傾軋和分組規則不一,人為操縱空間很大,不盡科學和公允。頗有些象7標、8標議價時將不同產品跨界分組,無厘頭拼殺降幅,大量獨家產品淘汰出局,即使作為當時的幸運者通過有效指揮躲過一劫,科學與否無法評價。
低價藥漲幅控制在企業全國2014年以前最低中標價30%,超過需經專家組表決。
各種形式的價格談判與議價相當,各種形式的聯合采購與二次議價無異。突破70號文要求除國家醫改試點城市外各地不得進行二次議價的明令規定。
省內企業仍享有各種特殊政策,與70號文精神相悖。
政策利好哪些產品?
1. 競價分組中占優的產品。其中僅限于小兒疾病、精神疾病、老年癡呆癥的用藥單列競價組。化學藥品無糖型與有糖型分為不同競價組,中藥口服產品同名異方的按處方組成不同為不同競價組,同方異名為同一競價組。
2. 獨家產品更有條件存活,確保在福建保持全國最低價中標,降幅在5%可以直接脫險。福建上輪首創全國最低價基礎上再降,如果企業參加了浙江標,接受了5-15%左右的降幅,在福建則將繼續走低。如果企業湖南和浙江均未出現更低價格,福建這樣的規則就是上上品。如果有更強的運作實力,低于5%也有可能。
3. 政策更利于本土企業和虛高產品。本土企業達到均價直接入圍,2家產品優先比降幅而非直接價格,有些讓人啼笑皆非。留足想象空間。高價產品此時降了市場就是你的,低價產品如何再擠出15%的降幅?直接倡導競品間的合作精神和企業實施上游并購時干脆把競品廠家一鍋端。入圍條件更利于合資和外資產品、大產品和大企業。
掛網價格嚴格維護,銷售基礎扎實的企業產品,福建確標和目錄遴選都是需要真刀真槍比拼營銷實力的。光有好產品還不足夠,地面銷售必須能跟上。
政策利空哪些產品?
1.只采購醫保、農保、基藥、低價藥產品。側重招采上一年度使用量大的產品,自費產品尤其是未趕上醫保調整的新品被排斥在目錄之外,千辛萬苦等待之后卻是徹底無緣斷了生路。適當增加自費產品是化解國家醫保超支的合理方式,一味趕盡殺絕不利于產品更新換代升級和醫藥行業后續發展。
與基藥和常用低價藥同一通用名、同一給藥途徑的其它劑型規格,原則上不予遴選。這對很多更為方便安全的緩控釋劑型改進產品和見效更快的針劑產品來說重重挨了一棍。以上兩條總體來說不利于新藥生存發展。
3. 由于競價分組合并等規則設定,同質化產品和同類產品競爭程度加劇。研發費用高、生產成本高、費用攤銷大的企業無利承受15%以上的驟降幅度,只能出局。
4. 復合制劑基本沒有生存空間。但福建歷來如此,對各個企業一碗水端平,沒有象四川對老產品按以往復合制劑各地掛網價格,對新產品按單方組分中標價格加合。
5. 缺乏專業化操作基礎,對掛網價格未做維護、缺乏運作能力的產品和企業。
應該說福建規則比湖南規則更勝一籌,企業至少能準確掌握風向和邊際,適者簡化程序直接入圍,不適者放棄也心甘情愿,獨家產品爭議性大大降低。而同質化產品拼爭程度則日趨白熱化。但相對而言,福建市場更為均衡,院內產品競爭環境一致,大家要么都高,要么都低,較少抱怨。如果在不突破全國掛網價格維護底線的基礎上能夠中標將分得更大的市場份額,如果與維護價格偏差較大仍需要根據對未來各地招標規則的判斷合理決定取舍。如果企業需要相關協助和指導,可盡一臂之力。